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改革创新是一所学校永葆生机的源泉。
改革创新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源动力。
新葡的京集团4321就是这样一所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依托“创新”这一法宝,历经十余年的精心打造,该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创新的发展理念,带领广大师生以昂扬的姿态,以无畏的勇气,拉开了一轮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大幕,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创新大突破,走出了一条“校企在技术项目中合作,人才在项目合作中培养”的特色内涵发展道路。
2015年,新葡的京集团4321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并荣获“山西省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至此,新葡的京集团4321基本实现了建成服务山西、辐射中西部的材料、建筑、信息、装备、物流、旅游等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国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让我们走进新葡的京集团4321,采撷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创新、改革举措和重要事件,从决策背景、指导思想、改革道路、发展成效等进行纪实性的描述,力求反映学校奋力改革、勇于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一 审时度势 创新理念 “六个以”引领学院改革发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回望奋斗的足迹,历数五年一路走来的串串脚印,才能真正理解新葡的京集团4321的创新成果来之不易。
2011年是新葡的京集团4321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认为,合并创建学院以来,学院建设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期,成绩斐然。但新葡的京集团4321不能止步于曾经的辉煌,而应在继承辉煌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现在的新葡的京集团4321处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时期,应该沉下心来扎扎实实“补课”,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契机,一心一意抓内涵,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内涵建设如何进行?党委书记马建华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说:“学院领导班子必须对外部发展变化高度敏感,把握学校办学方向,做好顶层设计,这是学院领导班子的责任。”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院长昝和平提出了“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为先导,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素质和技能为核心,以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简称“六个以”)的工作思路;学院党委确定了建设‘国内领先、省内一流、万人千亩、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转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态度决定一切。”“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做正确的事,要把握科学的方法论,正确地做事。”“方向对了,还怕路远吗?”……学院这些当初的铮铮誓言,更代表着一种理念。新葡的京集团4321“六个以”的工作思路,源于他们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职业教育现状的认识,也是学院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抉择。
示范性高职院校发展之“道”是改革之道,也是实践之道、探索之路,更是创新之路。怎样实现“六个以”的思路?院长昝和平认为,首先是转变理念,要刮“头脑风暴”,驱除思想上的“雾霾”,坚定定位自信、道路自信、前景自信,增强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要牢牢树立学院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行为导向,课程模式是工作过程的现代职教理念。唯如此,才能使思想和行动一致,而最终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与岗位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五年来,学院坚持专业跟着产业走的原则,适时改造、调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使学院面向山西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专业数量已达38个。其中,国家重点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山西省品牌专业3个,山西省特色专业2个。先后完成了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能力递进,过程对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真仿结合、学训合一、顶岗预就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理实结合、学训交替”;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任务引领、学做交替、校企共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五阶段、三循环、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也正是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学院扎实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课程体系由学科型向应用型转变,课程内容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教学方法由以“教”为主向“教、学、做”一体化转变,考核方法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以材料工程系材A1101、1102班为例,2013年学生在潞城市卓越水泥有限公司开展了累计5个月的现场教学。企业提供学生宿舍、多媒体教室、水泥生产线及岗位、工程技术及岗位操作人员,学校先后派出8名专业专任教师,采取课堂授课、现场指导、合作综合评价的教学及考核方式,完成了“水泥生料制备及操作”“水泥制成及操作”“熟料煅烧及操作”“水泥设备巡检”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效果良好。
新葡的京集团4321的办学新理念,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个纲领,对过去是一个提升,对未来是一个引领,体现着学院的个性和魅力,彰显着学院的思想和内涵。五年的实践,它成功回答了“建成什么样的高职院校”、“怎样建设这所高职院校”等关键问题,又提出了“怎样提升新葡的京集团4321”和“在哪些方面提升新葡的京集团4321”事业发展核心问题,并已基本完成从创建的发展期向内涵建设时代的转型发展。
创新二 打破常规 创新动力机制 学院洋溢着发展的活力
“天下之事,行之贵力。”思想清、方向明,关键在行动。
“六个以”的工作思路为新葡的京集团4321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创新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主题。正是围绕“六个以”的工作思路,新葡的京集团4321开始了管理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盘活了学校的办学资源、激发了学校的办学生机和活力,让学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葡的京集团4321要打造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职业教育,就必须在办学体制机制上创新,摈弃一切阻碍时代发展的旧制度、老办法。”院党委书记马建华、院长昝和平一致认为,近年来,高校人事分配、管理体制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但也涌现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其中,论资排辈、亲近疏远等看似平衡实则更不平衡的痼疾严重影响了广大爱干事、有能力的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面对这样的情况,学院必须根据教师的需求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制定新型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必须根据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去不断调动、提高和保持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教师创造出最佳的教学绩效。
新葡的京集团4321激励机制的创新,首先是优秀教师评选由“推荐”变“评审”,其最大的变化是评审内容。学院从2012年开始,在每年的优秀教师评选中,将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和在学生测评中的名次以及参与教学改革、教科研成果、教材论文出版发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个人参与课程开发、教学基本功大赛的情况和下厂锻炼、考核、被企业聘为专家、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等情况作为“硬条件”,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申报参加优秀教师的“评审”。每一名被学院评审为“优秀教师”的满足条件要公开、公示,让全体教师监督。如此公开、透明的评审条件和办法杜绝了那种在评选优秀教师过程中“打招呼”“轮流坐庄”的现象,所有被评上的“优秀教师”都是条件过硬的、让大家信服的。“如今,教学工作中没有‘硬成绩’,连参加优秀教师评选的资格都没了”,一位教师如是说。
其次是优秀教师评选由“嘉奖”变“重奖”,改变过去对教学成果只给予一般性“嘉奖”的做法,制定完善了《关于教师获得各种教学成果的奖励办法》,加大了对教师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按照教师参与教科研项目的级别、教科研获奖成果和技能大赛的获奖类别、等次,分别给予300-100000元不等的奖金鼓励,在评选内容和标准没变的情况下,学院用于奖励的专项资金由2012年的30余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00余万元。
“重奖之下,必有斩获”。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学院尝到了制度创新的“甜头”和带来的可喜变化。“职工向往教师岗位,教师向往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岗位,以及让走在学院改革前沿,并为学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端上金饭碗或银饭碗”的氛围正逐步形成;青年教师潜心专业,积极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成果不断显现。近几年,学院师生在山西省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奖303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9项,省级一等奖29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47项。值得骄傲的是,在2014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该学院青年教师王赟、高强指导的学生团队,在《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强手如林的赛项中,取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令其它参赛队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学院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院长昝和平告诉笔者,建设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学院师资建设的核心,也是学院内涵提升的核心。学院通过改革创新奖励办法、完善分配制度,形成的激励机制,根本目的就是激励、引导教师成为双师型、专家型、创新型的教师,行业有影响力的带头人,这也是学院提升内涵,培养高技能学生,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根本保障。
创新三 解放思想 成立专业公司 学院企业双赢共发展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遗憾的是,时下,由于校企双方有着不同的体制和运作机制,不能有效地互通资源,使大部分校企合作仅限于感情层面,只是浅尝辄止于在某一工作流水线的具体岗位的顶岗实习而不是对学生相关实践技能的全方位训练,是一种浅层次的校企合作。
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致使教师不能深层次地参与工程技术项目,不能在更高层面发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服务的作用;学生不能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目前的实际就是学校缺少这种教师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平台。
如何改变现状,在体制机制上找到突破口,使校企合作能从实质上深入推进?院长昝和平认为,只有利益层面的合作才能使校企合作具有生命力。
2011年9月28日,全省高职院校首家专业科技公司——新葡的京集团4321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在公司新的体制下,学院依托各专业技术优势依次成立专业科技公司。这一打破体制、创新机制的大胆举动让平静的全省校企合作形态激起千层浪。“可以吗?”“能行吗?”一时间,疑惑云云。
面对质疑,学院主要领导却信心满满。这信心来自于各级政府部门和组织以及全院师生的大力支持,来自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对科技企业、行业市场的了解,更来自于一心为学院发展、为师生成才的无私追求。
院长昝和平介绍:“新葡的京集团4321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依据教育部以及山西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精神,依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经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财政厅批准,由新葡的京集团4321以货币形式出资300万元组建,另将学院500余万元机床设备作为投资划转给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并在太原市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的。
专业科技公司的成立,是学院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通过体制上的转变,实现了学院开展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功能。2012年,在体制转变的基础上,学院又开始积极寻求机制上的创新。从8月开始,在“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旗下,又依托学院专业的技术优势,相继组建注册成立了“太原市程材科技有限公司、太原市捷易信科技有限公司、晋中市华泰数控技术有限公司”3个专业科技公司,从而完成了学院设想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全部条件。
教学过程从教室走向真实的工程项目中,实现真正的“做中学、学中做”,是教学与课程模式的一次彻底变革。学院主要领导这样评价学院成立的专业科技公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及专业科技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运作,以搭建技术平台的方式引进项目,任命专业系部中专业素质高、懂经营、懂市场的系领导担任公司经理,由此将系部教学与公司的工程技术项目捆绑在一起,将企业和学院相关专业密切捆绑,使得学院老师和学生真正参与到生产实践过程中,以此锻炼并提高教师的技术研发服务能力与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以现代产权制度为纽带形成深层次合作的利益链。新葡的京集团4321理念和机制、操作层面的破冰,突破了校企双方深度融合的瓶颈,为材料工程技术、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专业及专业群搭建了市场化运作的校企合作技术平台。该平台以服务专业建设为目标,以密切校企合作为目的,以技术工程项目为载体,尽学院专业所能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与服务,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此来调动企业与学院合作的主动性与热情,促使企业积极主动与学院紧密合作。使校企合作由浅层面的学生实习合作转变为深层次的技术与专业建设层面合作,从机制上形成校企能够互利双赢,相互依赖的关系。
系统梳理学校校企合作机制层面的创新,不难发现,专业科技公司这一平台建设的主要亮点在于成功界定了校企合作的功能,达到“双赢”。学校对于专业科技公司的考核,不以经济利润作为考核指标,而只是明确其基本指标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在此基础上,主要考核其为教学服务的情况,明确4个主要考核指标:项目的数量、产值、参与项目的教师数、参与项目的学生数。以学院各部门考核为例,最新制订的考核办法调整相关激励约束标准与参与专业科技公司项目的相关指标密切正相关。学院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贾晋宁介绍:“因为在利润上要求不高,所以价格上就有优势,专业科技公司在市场就能够争取到更多的项目,就能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项目。”
新葡的京集团4321通过成立专业科技公司,充分发挥了“服务行业、技术引领、产教融合”的职能,走出了一条“面向行业、以产促教、产教结合”的道路,有力地推进学院相关专业实现了“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与岗位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创新之问:成效如何?
“十二五”期间,学院理念、机制、体制创新的效果如何?数字最有说服力。
学院教师累计完成教科研项目11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发表教科研论文365篇,出版专著及教材81部,授权专利13项,获得院级以上奖励和荣誉212人次。聘任专业主任22名,评选优秀教师203名,认定“双师”素质教师100名。8名教师获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14名教师获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新增在行业企业担任职务或被聘为专家的教师34人。院长昝和平被山西省朔州市政府聘任为朔州市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专家后,2014年又被评为山西省“第七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与此同时,随着学院的快速发展,职工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并建立了职工健康体检制度,让教职员工真真正正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学院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1项,省级一等奖32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50项。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115项,省级竞赛奖励200项。
招生方面,在生源逐年下降的客观形势下,山西职院报考人数、录取人数、生源质量均逐年上升。2015年,学生报到人数达到4163人,再创历史新高,录取最低成绩高出省控制分数线120分以上且逐年提高。高职学生占比从2012年的89%提高到98.6%。新生初次报到率达92%。实现了学院12000人的规模发展目标。
而在就业方面,据第三方评价机构调查显示:2012年至2015年,山西职院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从88%提高到了93%,年底就业率从95%提高到了97%。
在服务社会方面,专业科技公司成立以来,先后为行业企业完成技术研发与服务工程项目118项,实现产值500余万元。项目实施过程中,师生广泛参与项目当中,学院教师的研发能力与技术服务水平、学生的实践技能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合作企业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受到行业企业的广泛好评。学院也因此在行业企业有了显著的影响力,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广泛认可。也正因如此,2014年,中国硅酸盐学会授牌“山西省硅酸盐学会”、山西省经信委授牌“山西建材行业技术中心”、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授牌“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相继落户学院,使学院建立的技术平台一跃上升为省部级技术平台,为学院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提供了更高层面、更为广阔的空间。
桃李满天下,硕果压枝头。学院先后荣获“全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高校文明和谐单位标兵”“山西省文明单位标兵”“全省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育人杯’先进集体”“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随着学院服务社会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学院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做”中学与教,“做”中增长职业能力,“做”中提高专业水平,“做”中提高教学水平,应当成为职业教育一种新常态。马建华书记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反观山西职院“十二五”时期的创新发展之路,无疑走的是一条科学发展的提升路,探索的是一条正确的办学路,符合发展方向。为此,我们坚信,本着对职业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情怀,本着追求做事、寻求自我实现精神追求的开拓人,新葡的京集团4321必将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昂首走向崭新的明天!
王焕伟 张 宇